野史祕聞錄

地震帶上的共同體 台日博物館攜手呈現

▲日本國立民俗博物館久留島浩館長介紹本次來台的展品「鯰繪」。(圖/文化部提供) 大 中 小 台南的國立台灣歷史博物館與日本國立歷史民俗博物館合作,自今(27)日起推出「地震帶上的共同體:歷史中的台灣日震災」國際特展。帶領觀眾看見同樣面臨地震災害的台灣與日本對於地震的不同文化想像,以及震災對社會文化的影響及相關記憶的保存。日本國立歷史民俗博物館專程帶來多件首度在台展出的作品,如江戶時期的地震鯰繪;筑波大學借展的跨越國界關懷 311 東北大地震後的避難所及祈福物件;東京都立橫網町公園復興記念館收藏的 1923 年關東地震的災難物件,有火災造成的變形器物、臨時避難所的生活物件、小朋友震災經驗的畫作也首次在海外亮相。而國立台灣歷史博物館則展出在去年發生 2016 南台灣大地震時,從災情狀況最嚴重的台南永康區現場所搶救的民眾生活記憶物件,經由台史博的緊急處置、修護、建檔後,也持續辦理物件招領。期待藉由本展覽開啟民眾從整體歷史綜觀的角度,深刻審視自身與自然土地的關係,並提醒大家及下一代體認天然災害風險,並以堅定與豁達的態度面對未知的災難。本展覽自即日起展至 12 月 3 日,展覽期間多場講座也歡迎民眾參加,詳細活動請至國立台灣歷史博物館查詢 http://www.nmth.gov.tw/ 。